欢迎光临~基艾弗姆(辽宁)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德国资讯

驻德国大使吴恳接受德《经济周刊》专访

2021年2月8日,驻德国大使吴恳主要就中国“十四五”规划、中德中欧关系、中欧投资协定、中美关系及涉疆、涉疫情等问题接受德国《经济周刊》总编巴茨力(Beat Balzli)和首席记者葛法特(Daniel Goffart)联合长篇专访。26日,《经济周刊》网络版以“对抗只会将人类引入死胡同”为题全文刊发,全文如下:


  记者:大使先生,整个欧洲,尤其是德国,都在欢呼拜登接替特朗普入主白宫。您也是吗?

  吴大使:您很清楚,特朗普在任的过去几年里中美关系遭遇了严重困难。特朗普政府中有几位内阁官员固守冷战思维,千方百计遏制中国。尽管如此,支持中美合作的力量从未缺席。2020年,我们和美国新建了4对友城关系。据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的调查显示,87%的美在华企业表示不会撤离中国。

  记者:我的问题是,您是否对拜登上台感到高兴?

  吴大使:不久前拜登总统正式就职,这对中美关系来说是个关键时刻。我们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但还不清楚,中美关系将何去何从。推动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对双方来说,都是一项重要任务。

  记者:至少拜登上台后跨大西洋关系将很快得到改善。这也许并不是您所乐见的……

  吴大使:我们的目标在于推动中美关系重新回到可预期、建设性的轨道上来。我们希望中美之间和平共处、合作共赢,这也应符合欧盟的期待。

  记者:但包括德国在内,欧盟有许多声音希望和美国联手打造一个制衡中国的“经贸版北约”。

  吴大使:我认为,两极世界既不符合中方利益,也不符合欧方利益。欧盟应同中国一起成为世界多极化的共同促进者。实际上,这也关系到欧盟要在多大程度上实现自主的问题。我想,默克尔总理曾强调“我们欧洲人必须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已经对此给出了答案。

  记者:但事情却正朝着另一个方向发展。拜登想与欧洲联手打造西方对华“统一战线”,他已多次表明此意。贵国主席近日也提及“新冷战”。

  吴大使:习近平主席日前在“达沃斯议程”对话会上明确反对“新冷战”并强调,一个分裂的世界无法应对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对抗将把人类引入死胡同。我的印象是,欧洲尤其是德国对此观点深有共鸣,因为正是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对当年的冷战有最痛楚的感受。我们坚决反对“新冷战”和经济“脱钩”,希望美国也能有同样的共识。冷战思维与时代潮流格格不入,中国主张的是多边主义,只有这样才能解决诸如气候变化和新冠疫情这样的重大挑战。

  记者:美国明显有另外的看法。拜登团队正在寻求欧洲支持抵制2022年北京冬奥会。

  吴大使:言辞强硬并非外交良策。解决问题只能通过对话而非对抗。习主席在给拜登当选总统的贺电中希望两国能够聚焦合作,秉持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精神,推动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向前发展。

  记者:抵制冬奥会可与此不相符……

  吴大使: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问题不应被政治化。各国运动员均对此充满期待,筹备工作亦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记者:大使先生,中国因侵犯人权而受到批评,例如镇压香港的民主运动,特别是在新疆对维吾尔族人的压迫。不少非政府组织对此表示抗议。

  吴大使:我感到,不管中国政府做什么,西方媒体都会迅速得出所谓“北京搞压迫”的结论。去年这个时候,许多德国媒体都评论称,中国采取封城措施应对疫情是“压迫民众”。然而事实却完全相反。在有关中国少数民族政策的报道中也存在同样情况。中国宪法规定,各民族一律平等,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

  记者:大使先生,您是要严肃宣称包括部分亲历者讲述在内的所有报告都是凭空捏造的吗?

  吴大使:如果同在中国当地的少数民族直接交流,你一定会得到不同于反华“演员们”想让国际舆论相信的结论。

  记者:这听起来像冷战时期的宣传话语。您依然坚持有关中国压迫维吾尔族人(的说法)完全是西方宣传吗?

  吴大使:这是蓬佩奥等反华政客散播的谎言。

  记者:强迫劳动和“再教育营”也是捏造的?

  吴大使:所谓“强迫劳动”是西方反华势力专为抹黑中国而炮制的标签。在新疆,如同中国其它地区一样,劳动者始终是本着自愿原则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此外还要看到,上世纪90年代到2016年,新疆曾发生数千起暴恐案件。中方依法予以坚决打击,同时注重加强预防性反恐和去极端化,开展职业技能教育培训等一系列措施。如今上亿人次去新疆旅游,这其中也包括大量外国游客。

  记者:那么您肯定不会反对联合国人权高专访问新疆。

  吴大使:新疆是开放地区,没有什么不能看的。我们欢迎外国人士到新疆去走一走、看一看,了解新疆的真实情况。过去几年,来自100多个国家的1200余名外交官、记者、宗教人士等访问了新疆……

  记者:……但还不包括联合国人权高专。

  吴大使:中方早已向联合国人权高专发出邀请,欢迎她到新疆访问,双方正就此保持沟通。我们也邀请了欧盟及其成员国代表,但至今仍在等待答复。

  记者:关于“再教育营”呢?

  吴大使:新疆没有且从未有过所谓的“再教育营”。我们依法设立的是职业技能教育培训中心。

  记者:这与无数亲历者描述的不同,他们说是“营”。

  吴大使:很遗憾,我必须说在这一问题上流传着太多谎言。许多自诩的“亲历者”其实根本从未到过教培中心。我们通过教育培训铲除了极端主义滋生的土壤,帮助受极端主义侵害的人们获得更好的未来。

  记者:您刚才还说是职业教育培训中心。

  吴大使:是的,新疆的职业技能教育培训中心同法国“去极端化中心”、美国“社区矫正”等本质上没有区别,都是预防性反恐和去极端化的有益尝试和积极探索。通过一系列措施,新疆安全形势明显好转,连续4年多来没有发生一起暴恐案件。2019年底,所有参加“三学一去”培训的学员均已结业,并大都实现了稳定就业。

  记者:人权问题是当前有关美中欧政治定位讨论的一部分。欧洲担心在中美争夺中因“支持我还是反对我”的问题而两面受气。您是否理解欧洲不愿选边站队的想法?

  吴大使:中方将欧盟视为重要伙伴,而非对手。中欧双方面临的共同任务是合作应对全球挑战和推动世界多极化发展。中国始终支持欧洲一体化进程,支持欧盟增强战略自主。中欧合作可以为世界提供更多稳定性,创造更多福祉。

  记者:但如果中国希望合作而不是对抗,为什么还要建立“17+1”合作这一机制?很多人都将其视作中方渗透欧盟的工具。

  吴大使:“17+1”合作是为中国和中东欧国家搭建的跨区域合作平台,是开放、透明、包容的,多年来我们一直邀请欧盟代表参加领导人会晤。中德双边贸易额已接近2000亿欧元,而中国和中东欧17国的贸易总额还不到1000亿欧元。中方在这一机制框架下加强同17国合作,最终有利于促进欧洲的均衡发展。

  记者:那么意大利和希腊等欧盟国家参与的“一带一路”项目不也是要分化欧洲的倡议吗?

  吴大使:“一带一路”是旨在促进共同发展的大型国际经济合作倡议。我看不出中国能从一个分裂的欧洲获得什么好处,毕竟欧盟是中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分化欧洲不符合我们的利益。几十年来,中国和欧盟领导人每年都举行机制性的领导人会晤。

  记者:如果中国真想建立这么多伙伴关系,为什么还要提出到2035年成为全球最强大国家的目标?

  吴大使:我们的奋斗目标是,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让14亿中国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而不是要成为什么“超级大国”。

  记者:这么说中国不是想去主导其他国家?

  吴大使:不,这不是我们的目标。

  记者:但你们的疫苗外交可不是这样。中国官媒抹黑德国生物新技术公司(BioNTech)的疫苗,例如报道在挪威出现无数死亡事件。但同时,中国却向包括欧洲在内的世界各地提供国药集团的疫苗。

  吴大使:关于欧洲疫苗,中国媒体只是引用了西方媒体的报道。当前,许多国家都在争抢疫苗,而中国向那些包括自身不产疫苗的国家提供合作,我们很清楚,研发生产疫苗不是国与国之间的竞争,而是国际社会同病毒的斗争。

  记者:那为什么还有针对生物新技术公司以及其他欧洲生产厂家的政治宣传?

  吴大使:我们没有搞政治宣传,而是一直与世卫组织密切合作,确保新冠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实现发展中国家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世卫组织表示,到目前为止全球有近130个国家仍未接种一剂新冠疫苗。我想,我们必须采取行动。

  记者:尽管存在种种分歧,但经过多年努力,中国和欧盟如期完成投资协定谈判。你对此如何评价?

  吴大使:该协议对所有参与方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成功。它为德国和欧洲企业在中国的发展带来巨大机遇。我认为,协定将为全球经济疫后复苏注入强劲动力,因为它消除了中欧之间存在的很多投资壁垒。

  记者:简单来说,协定最重要的内容是什么?

  吴大使:双方主要在四个方面达成一致:市场准入承诺、公平竞争规则、可持续发展和争端解决。

  记者:在您看来,中方对欧盟做出的最大让步是什么?

  吴大使:这是一份平衡、高水平的投资协定,可以说创造了经典的双赢局面。协定采取了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模式,中方首次在包括服务业和非服务业在内的所有行业以负面清单形式作出承诺。特别是服务业方面,比如金融、云服务、私人医疗、国际海运领域,中国将对欧盟开放市场准入。此外,开放的市场准入也适用于新能源汽车。

  记者:对中方而言,放弃合资企业义务是不是特别困难?

  吴大使:自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们就开始逐步放宽外资企业合资义务。到2017年底,三分之二的德国在华企业都是外商独资企业。未来,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会越开越大。

  记者:该协定需经欧洲议会批准,许多议员对协定持批评态度。欧方在可持续发展标准方面肯定会提出修改要求,特别是在劳动和环保领域。中方已经做好准备了吗?

  吴大使:无论是中国全国人大还是欧洲议会此前都没有参与谈判,所以议员们现在对协定发出各种声音,是可以理解的。重要的是,谈判已经结束。而中方拿出了迄今为止最为全面有力的报价,充分显示了我们的诚意。延迟批准不符合欧盟的利益。

  记者:中方在劳工或环保方面是否允许独立的监管?

  吴大使:我们一贯尊重这些领域的国际准则。与其他国家一样,中方严格遵守适用于本国的法律。顺便说一句,这是中国首次在双边协定中就劳工议题作出规定。

  记者:达成投资协定后,德国企业对在中国政府采购中胜出能有多大信心?在中国的网络建设方面,最近80%的合同都给了中国企业。

  吴大使:政府采购并不属于中欧投资协定规范的领域。在政府采购方面,我们对所有在中国注册的企业,包括外资企业一视同仁。目前,中方正在努力加快加入世贸组织《政府采购协议》的进程。另外,我们还可在未来的中欧自贸谈判中讨论这个问题。

  记者:欧洲网络建设中使用华为产品的争议在哪里?

  吴大使:这场争端是美国针对中国的经济霸凌行为。华为在德国电信市场已经耕耘了20年,其成功却成为特朗普政府的眼中钉、肉中刺。为此,特朗普政府无所不用其极,对华为制裁、威胁和打压。他们声称华为的产品“不安全”,但过去几年却拿不出任何证据。说到底,美方就是要不择手段地捍卫其在科技领域的垄断地位。我希望德国政府能继续坚持市场开放、平等对待的原则。

  记者:德国和法国现在与中国经贸往来密切。如果不想落得和澳大利亚一样的下场,他们根本无力抵制中国,因而变得容易被勒索。

  吴大使:国与国之间的经贸往来建立在互惠的基础上,并形成相互依存的关系。作为驻德国大使,我始终关心并致力于为中国企业维护开放、公平、非歧视的营商环境,而不是关心个别企业在德国生意做得怎么样。

  记者:欧洲很多人抱怨,中国政府对自己的企业和投资者补贴太多。中方正采取哪些步骤,以确保按照承诺在补贴问题上提高透明度?

  吴大使:补贴透明度是中欧投资协定的重要内容之一。中欧双方已对服务业的补贴透明度义务达成一致。此外,协定专门规定,中欧任何一方如果对对方的国家补贴有异议,可提起协商。

  记者:气候保护是最重要的全球性问题之一。欧盟和美国将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中国要到2060年才实现。这些不同的目标之间会导致哪些冲突?

  吴大使:我认为合作的潜力远远大于冲突。习主席去年在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的目标是力争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前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为此,我们将言出必行,坚定落实。例如我们计划到2030年,将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提高到12亿千瓦以上,把森林蓄积量在2005年的基础上增加60亿立方米。

  记者:但中国是未来几年计划建设煤电厂最多的国家。为什么不能放弃煤电或者至少缩小煤电部门的规模?

  吴大使: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中最重要的原则是“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中国根据自身国情,已经采取了很多措施,煤炭在中国一次能源中的比重已经从2005年的72.4%下降到最近的57.7%。在“十四五”规划中,我们将进一步控制煤炭的使用。

  记者:中国全国人大不久后将通过新的五年规划。规划既是中国经济的指导方针,同时也将产生全球影响。您认为对欧洲企业最为关键的是什么?

  吴大使:中国希望通过“十四五”规划发出坚定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与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的信号。德国和世界其他国家将有更多机会分享中国发展红利。

  记者:具体而言呢?

  吴大使:中国有14亿人口,其中4亿以上属于中等收入群体,这构成了超大规模的消费市场。去年虽受疫情影响,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仍达39.2万亿元,约合5万亿欧元,42%的在华德企实现了利润增长。未来十年,中国预计将进口价值22万亿美元的商品。这对德国出口经济而言,可谓机遇无处不在。

  记者:特别是在哪些方面?

  吴大使:在数字科技、工业4.0、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生物医药、能源系统和绿色发展等领域。应对气候变化是中德未来最具潜力的合作议题。在此意义上,“十四五”规划不仅对中国,而且对世界经济也非常重要。

  记者:新的五年规划将确定中国新发展格局。美国正推动中国与世界经济“脱钩”,你们是否在为此做准备呢?

  吴大使:你说的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这的确是“十四五”规划的一大重点。未来,中国一方面将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另一方面还将致力于推动国内国际两个循环更好互补,更好相互促进。为此,须将国内国际商品、服务和资本循环提升至更高水平。

  记者:也就是说不“脱钩”?

  吴大使:对,“脱钩”的说法完全错误。新发展格局提出后,中国签署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参与构建世界最大自贸区,完成了同欧盟的投资协定谈判。这充分显示出“双循环”绝不是封闭的国内单循环,而是向世界经济开放的双循环。但我们也需要形成强大的国内市场,在应对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和全球供应链扰动等外部困难时提升经济韧性。

  记者:中国的入境规定因疫情原因大幅收紧。德国外贸协会调查显示,近1/3的德国企业无法在华开展紧急业务。如果德国访客接种疫苗,有可能放松入境管控吗?

  吴大使:有关此问题,过去一段时间我已收到许多来信。通常情况下,中国都实行便利化的入境签证政策。但疫情全球暴发使得国际旅行更加困难,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不得不采取限制入境措施。这些规定何时放松或取消,完全取决于全球疫情形势发展。

  记者:但这会使得生意往来极为困难……

  吴大使: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努力为确有需要的商务人士入境达成特别安排,例如提出“快捷通道”。2020年,已有近3000名德国商务人员通过该方式前往中国。当前疫情还未结束,我认为制定国际旅行共同标准是有意义的。

  记者:可以在完成疫苗接种后拓宽“快捷通道”范围吗?

  吴大使:对此我们还需同德方伙伴进行沟通,虽然去年很多德国人到访中国,但可惜这是一条“单行道”。

  记者:是说中国人不能前往德国吗?

  吴大使:我们在这方面同样遇到不少困难,因此我认为双方有必要进行对话沟通。

  记者:最后一个问题:您知道新冠病毒源头在哪里吗?

  吴大使:病毒溯源是一个复杂的科学问题,应当由全球科学家合作开展有关工作。中方始终秉持开放、透明的态度,同世卫组织就全球病毒溯源保持密切沟通合作,世卫组织专家组此时正在武汉考察。近期,国际媒体有越来越多关于病毒2019年下半年就已在世界多地多点出现的报道,反映出对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类似考察的必要性。